▲申贤旭牧师评:新天地的快速发展,实际上乃是其营销战略的成功
采访丨郑润锡记者 翻译丨小棕树 编辑丨小葡萄 (欢迎转载 如需授权 后台联系)
新天地 原教育长 申贤旭牧师:“李万熙,再多活两年,新天地将接近20万”
译者注:本文是郑润锡记者16年对申贤旭牧师的访谈内容,有关数据是当时的,目前已经远超20万。基督教门户新闻 kportalnews.co.kr
十年来,正统教会一直呼吁防范新天地异端,但并没有奏效。成千上万的教友仍被异端邪说所蒙蔽。新天地迅猛发展说明这一点。从2000年开始,每年增加1万人。2010年以后,增长也没有减少。有时增加1万人,有时增加2万人,估计目前超过17万人。
新天地惊人的快速发展,是因为他们是真理吗?新天地正在自我安慰:因为他们是“真理”,所以实现了这样的快速增长。但比方说,如果骗子增加了,那是因为他们真实吗?像新天地一样欺诈当作传教手段的不道德集团,与真理是无关的。这不过是一种病理现象。
但是,我们必须认真思考,他们为何仍在增加?不只是停留在仅宣布他们为“异端”这种简化的对策上。只有这样,最终因新天地而流泪的人才会减少。
而且,对于增长停顿的韩国教会而言,从新天地的快速发展中应该得到提醒。他们热情的传教,并对传教对象进行细致而彻底的分析和研究(他们为传教有很多的学习,并制定策略)。与以属灵四律/传道爆发(译者注:“传道爆发”,类似中文版“福音桥”)等固化内容接近的韩国式关系传道相比,他们的传教策略除了欺诈传教之外,还是非常富有弹性和灵活性的因素。
将申贤旭牧师的点评作为系列作品进行了探讨。对申贤旭牧师的采访是在2016年3月进行的。让我们看看对申牧师的采访内容。这不是记者的文章,而是申牧师的主张本身。虽然时间过去了,但我认为将为读者提供与新天地的迅猛发展相关的很多思考空间。
▲ 1984年6月,新天地聚会情景
郑润锡记者(郑):
今天要谈的主题是 为什么新天地在迅速发展。我想把焦点放在这个部分。将新天地的发展分为20世纪80年代、90年代、2000年代,分别指出他们的传教理念和增长发生的变化。谢谢。
申贤旭牧师(申):
我1986年进入了新天地。
当时总部在京畿道安养,所以我在那里,并做了第一任青年会长。传教活动由我们青年部主抓。
郑:
当时聚集多少人?
申:
那时大约有300人。
郑:
只有总部吗?
申:
总部大约有300人。
而且,全国各地教会加起来才几百人。都加起来还不到一千人。早年青年们在全国巡回期间,一起进出的人也就不到10人。
那时传教的方法很简单。每周四都有李万熙总会长主讲的启示录聚会。那时候唯一传教方法就是带人来参加。
郑:
只是来听听!
申:
是啊,人们直接带熟人来了。也就是通过认识人听说后来的。
李万熙总会长的讲课内容很简单,一开始就说“要遇见这个时代的使命者”,“不知道启示录就不能去天堂”。所以那算是什么传教啊。
那时还没有现在这些比喻课程,就是直接讲约翰启示录,所以那算不上是传教。另外举办了全国范围的聚会。以大邱为中心,大田,光州,釜山,这样在全国巡回聚会。聚会前一周用面包车带着我们7~8名青年先去在那个地方传教一周。等我们活动完一周,转到别的地方,李万熙总会长就来了,在那里举行聚会。我们活动完转移到别的地方,然后李万熙总会长来举行聚会,就是这样的方式。
有时海报干脆说李万熙总会长是“约定的使者,代言的使者。或有时介绍他是李忠真牧师。
那时传教的方法简直没有什么战略。坐在面包车上,手拿麦克风、扩音器这些东西,说:“如果不明白约翰启示录,就不能去天堂!启示录聚会开始了!”
无知者无畏这话是真的。那时候好像很勇敢。一句话,就是无知,无规则。
在路旁把<启示录的真相>,<神诞>这些书摊开来卖,并分发聚会广告传单。那时没有隐瞒、欺骗、欺诈等这些,一切都是显露出来的。所以谁肯来呢?只是苦了信徒们。只有那几人去派发几千张海报,几万张传单。真的,在我记忆中最辛苦的时期就是全国聚会那会儿。
走过的地方当中,釜山的情况真的很难,山多地广,但全是用两脚走着到处贴海报。我还记得,当时有种东西叫做“奥空本德”(译者注:是韩国产的一种木工用胶水)。先把浆糊倒在拎桶里,再把奥空本德搅和到一起,然后手拿刷子,把海报一张张贴在电线杆上。
郑:
大约做几个钟头?
申:
从早晨开始做一整天,是的,一整天。有时忙到凌晨2点3点。需要发数万张传单。
人手多的话不会那么累,但那时人手少。我们总部下来的小组,当地的几个青年执事,共10多人!人并不多。那时虽到全国各处聚会,但结果是只有辛苦,几乎没有效果。
但把那些地方弄的很热闹。一周的时间发传单、帖海报、路边传教,虽然弄的很辛苦,很热闹,却没有人来。现在回想,就当时那个场面谁会来啊。
那时传教没有计划,没有明确的策略,只是非常露骨地直接传。20世纪80年代就这样度过了。
郑:
在1000人线上没有大变动,度过了80年代。
申:
正统教会的教友们不来的情况下,1987年,洪宗孝脱离了组织,因此人又减少了。
他曾与李万熙一同被称为两个证人。并且1988年新天地有关终末论的说法落空,又有许多人离开。在总部因终末论产生的波动很大。因为总部曾一直强调“时候、时期”。
1988年,又有一群人落下,跑到永生教赵熙成那边去了。因此,可以说20世纪80年代,几乎没有大幅增长,处于原地踏步状态。
▲ 1994年8月,约翰启示录的聚会
申:
在一直没有明显增长的情况下,后来有了突破性的转机。这就是从免费圣经神学院开始的。
那是1990年6月,在首尔舍堂洞方背警察署旁边开始了第一个免费圣经神学院。开始叫免费基督教神学院。从这里开始迎来了新的转机。
郑:
这为什么会成为转折点了呢?
申:
当时在异端团体金某人S教会当副牧师的J牧师,过到新天地来了。但J所在的异端团体已经以“示罗神学院”的名义运营了神学院。
J进来的时候,以示罗神学院为样板做的,可以说是新天地免费圣经神学院。与此同时,J成为了免费基督教神学院的第一任神学院院长。在宣传J的履历的时候,突出部分就是他在3所学校学过神学这件事。
但现在回想,那些只不过是小作坊式神学。算不上是正规神学。但却大肆宣传J学过什么神学,什么神学,什么神学,“读了三个神学院的博士来了”,并寇以院长的头衔宣传他,开始散发传单。
J成为首任院长,b讲师,L讲师负责初级课程授课,我负责中级课程授课。但这非常符合当时想了解圣经的圣徒们的胃口。
从那时起,人们开始聚集。并且,把广告纸夹在《国民日报》里发给人。如今被定为异端,所以行不通,但那时,利用《国民日报》制作散发了大量的广告单。
“免费圣经神学院,初等、中等、高等,6个月可精通圣经”。因为神学院主要对象都是基督徒,所以利用最多的是《国民日报》。因此,在《国民日报》夹上广告纸的效果很好。这就是90年代来了很多纯福音教会教友们的原因。
郑:
来了多少人?
申:
两个月开一次课,开一次课,来了100多人。
郑:
是从外部来的人吗?
申:
是啊,都是。
郑:
现在培训班里的半数以上都是托儿,是吧?
申:
那时候没有这样的事。但是地方很窄,所以几乎都坐满了。这样,7~8年里一直在增长。因此,神学院也出了第一期、第二期、第三期结业生,神学院也在全国范围内呈指数增长。首尔1990年首次开办了舍堂洞免费圣经神学院,1992年在首尔建立了区的神学院、佛光神学院、仁川、全南光州等全国范围内,好像一年建立了20个。
免费圣经神学院充当了肥料装置。
在80年代不是露骨地叫人进入新天地不是吗?但行不通,需要调整。所以出现的是学习圣经的课程。从某个方面看,和其他异端的区别可能就是那个部分。
而且我认为这是新天地现在外部增长的最重要因素,就是营销战略的成功。
营销战略的核心就是运营神学院中心。
这是其他异端的事例中所没有的,很独特的。我认为这种战略是最成功的因素。因为它在全国建起来后,比较来看,在80年代仅有一千人,但在90年代我们聚集了一万人。
郑:
增长了10倍啊。
申:
是啊。所以神学院在那个时候运营了40多个,将近50个。
郑:
从90年6月的一个开始到90年代末,大幅增加到了40~50个呢。
申:
增加到50个了。而且,新天地神学院成为进入新天地教会的关口,通过那个关口过滤人们,数字也增加了,另外还有什么效果呢?
即已经教育好了,把那些因教义已经被洗脑的人送进新天地教会,教会的脱落率也必然相对降低。
因此被洗脑的人们,只会忠诚地奉献。
▲催生出今天新天地的新天地神学教育院,照片为第一期结业式纪念照(1990年8月)
点击数:483
【转载 请注明 作者和真道 yesu.org】:耶稣真道 » 成功又独有的神学院营销战略丨新天地快速发展的秘密①
评论前必须登录!
登陆 注册